top of page

嬰兒腸道微生態

已更新:2022年5月11日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 營養菌群 2022-03-25


嬰兒腸道維生態

過去一年有多的日子裏,向讀者們分享有關腸道微生態對人體健康的種種錯綜複雜的微妙關係,其中離不開的是我們每日靠以為生的食物以及微生物。既然以營養為基礎,又怎能略過嬰兒自母胎就開始建立的腸道維生態呢?


純母乳餵養

在早期生活中建立腸道微生物群對隨後的健康有重大影響。嬰兒腸道微生物的常見來源來自母親的皮膚、陰道、糞便和母乳餵養。嬰兒的腸道微生物群與母親的母乳微生物群和母乳低聚糖(HMO)組成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


七項已發表的微生物組研究,以EBF與非EBF對不同人群的嬰兒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在出生後的前6個月,非EBF與EBF嬰兒的總體細菌多樣性,腸道微生物群年齡,擬桿菌和厚壁菌的相對豐度以及與碳水化合物代謝相關的微生物預測途徑持續增加。相反,與脂質、維生素代謝和解毒相關的通路相對豐度在非 EBF 嬰兒中與 EBF 嬰兒相比有所下降。美國團隊分析了該七項微生物組研究的數據,並對來自五個國家的684名嬰兒的1825個糞便樣本進行了薈萃分析匯總估計,發現非EBF和EBF嬰兒在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微生物群年齡,微生物組成和微生物預測的功能途徑方面存在顯著一致的差異。嬰兒的分娩方式與這些差異的改變有關。還發現母乳餵養和腹瀉對嬰兒腸道微生物群差異的顯著相互作用效應。

菌群多樣化,未必佳

不少先前的研究報導了非EBF與EBF相比細菌物種豐富度或多樣性的增加,細菌多樣性增加的趨勢。然而,研究報告了不同的指標,以不同的方式分析數據,有些研究沒有考慮收集糞便樣本時嬰兒的年齡,這與母乳餵養狀況和嬰兒腸道菌群有關。分析研究中顯示,在樣本收集時調整嬰兒年齡后,非EBF與EBF嬰兒≤6個月大時,所有四個常用的α多樣性指數均顯著且一致地增加。與6個月齡前的EBF嬰兒相比,非EBF嬰兒的腸道微生物群年齡持續增加。據推測,在發育的最初幾個月中,與EBF相關的更穩定,較少樣化的腸道微生物群可能是必要的。

各國差異

在出生後的前6個月,非EBF和EBF嬰兒在腸道細菌分類組成和腸道細菌代謝途徑組成差異方面,各研究和人群存在很大的異質性。例如,在北美的四項研究中觀察到非EBF嬰兒與EBF嬰兒中變形桿菌相對豐度的降低,但在孟加拉國,海地和南非的其他研究中觀察到相反的情況。這種異質性可能是由於不同人群中非EBF組的飲食差異或配方成分的差異。在所有七項研究中,非EBF嬰兒與EBF嬰兒中擬桿菌的相對豐度持續增加,並且厚壁菌的相對豐度總體上顯著增加。更具體地說,非EBF與EBF嬰兒中擬桿菌屬,真桿菌屬和韋榮球菌屬的相對豐度持續增加。雖然雙歧桿菌是幼兒胃腸道中最常見的細菌屬,但擬桿菌和真桿菌是成人胃腸道中最常見的細菌屬。雖然這些可能是正常腸道細菌群落的一部分,但腸道擬

桿菌豐度的增加已被證明與幼兒較高的體重指數(BMI)有關,而韋榮球菌屬可能與不同類型的感染有關。

剖腹產分娩嬰兒健康風險較高

剖腹產嬰兒中不同細胞和代謝過程的擾動途徑數量明顯更多,這可能表明這些嬰兒的腸道微生物群更容易受到非EBF的影響。我們還觀察到,剖宮產後,非EBF嬰兒的變形桿菌種類豐度遠低於EBF嬰兒。當腸道微生物群被擬桿菌耗盡時,典型特徵是在剖宮產後嬰兒早期,配方奶粉餵養會進一步消耗變形桿菌。這些發現可能闡明瞭剖腹產分娩嬰兒不良健康風險較高的機制,並強調了EBF在剖腹產嬰兒中的明顯重要性。EBF和非EBF嬰兒腸道微生物群在出生後的前6個月之間的差異在6個月至2歲之間仍然很明顯。

純母乳餵養時間差異

持續EBF時間較短的嬰兒與腸道微生物群年齡的增加以及除有益家族雙歧桿菌科以外的許多細菌家族的相對豐度增加更早和更大有關。相比之下,較長的EBF與生命最初幾個月更穩定的細菌組成和更高的雙歧桿菌科相對豐度相關。EBF滋養穩定的腸道細菌分類群組成,可能對生命最初幾個月仍未成熟的嬰兒有益。另一個發現是,在腹瀉發作期間,EBF對嬰兒腸道微生物群的明顯保護作用。 腹瀉先前已被證明會引起腸道微生物群的干擾。分析表明,腹瀉與微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微生物群年齡和雙歧桿菌科的相對豐度以及鏈球菌科相對豐度的增加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超過2個月的EBF的嬰兒以及在腹瀉時接受母乳餵養的嬰兒中,這些變化幾乎完全不存在。

通過組合來自不同人群的大型數據集,薈萃分析結果比單項研究更可靠,更利於推廣衞教。綜上所述的研究結果,這些發現支援了在出生後的前6個月延長EBF持續時間和在6個月後繼續母乳餵養的明顯重要性,以維持一種穩態的腸道微生物群,可能對導致腹瀉的致病微生物的生長更具抵抗力。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寵物是您微生態最好的朋友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 2022-04-22 在過去一年多,分享了不少各年齡層的腸道微生態及健康相關的主題。身為資深貓狗奴,加上近來移民潮氾濫不少家庭選擇棄養,驅使筆者分享家中寵物對人類的腸道健康的影響。一箭雙雕,支持不棄養有益於我們的腸道健康的寵物。...

 
 
 
如何保持腸道微生態健康?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 2022-02-25 如何保持腸道微生態健康? 腸道微生態由數萬億活微生物組成。這些小小的生物體晝夜不停地工作,產生快樂的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確保你有一個多樣化和繁榮的微生態,不僅可以表現出你的心理健康,還可以防止諸如過度進食的衝動...

 
 
 
迴避或限制性食物攝入障礙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 營養菌群 2022-01-28 迴避或限制性食物攝入障礙 (Avoidant/ 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 筆者最近有幸透過工作認識一位營養業界的前輩,亦透過對營養學的熱誠而進一步熟絡。得知她乃一位買少見少的...

 
 
 

Comments


bottom of page